读《中国英才家庭造》有感


  读《中国英才家庭造》有感

    胡景月

 

暑假期间,我带着学习取经的心态拜读了王金战老师的《中国英才家庭造》,这本书作为《英才是怎样造就的》教育观的补充,在很多翔实事例及具体做法的阐述中,给了我们智慧的指南针,在品这本著作的过程中我感受很深,受益良多。

今年的我,以班主任的角色来到了学生中间,那么怎么能让自己更加胜任这个至关重要的角色,怎么让自己的学生变得优秀,对于这些问题,在读这本书的同时,我有了更多的思考,在王老师的精彩陈述中我获益匪浅。

一、         欣赏每位学生,他们都很优秀

在书的封皮上,有这样一段文字:在他的眼里没有差生,不论什么样的学生,他都能够激发起他们最大的潜能,创造出不可能的奇迹!现实生活中有一种现象,我们也许都见到过,那就是教师对好生的关爱以及对所谓后进生的冷漠以及稍许的厌恶。“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会有他的闪光之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习成绩并不是武断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全部,对于有些学生而言,抛开他所薄弱的学习,他是多才多艺的,讲义气的,善于与人沟通的,乐于助人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的闪光点。不可能每个人都会那么完美,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上天不会给你太多特长,只要一点就够了:上天给杭州一个西湖,杭州成了人间天堂;给海南一个三亚,海南成了海角胜地;给曲阜一个孔子,曲阜成了圣城;给了司马迁一次磨难,成就了史记的史家绝唱…”因此,班主任应该在平时多一份心思,全方面的去观察学生,用心去挖掘他们的亮点,不要吝啬对他们的肯定和表扬,使孩子们的优点得到放大,他们的优点他们的特长会让孩子们体验成功,感受自信,最后全方位的都会跟着优秀起来,循序渐进。

二、         成功的教育是学校、家庭与学生自身的合力作用

在教学模式日益多元化的现在,学生们面临的选择也会越来越多:按部就班参加高考、成为特长生进入理想大学、有机会的出国留学……当然,有的家长为筹措学费四处奔波,有的家长自己目不识丁生活局促,更多的家庭破裂无法照顾学生,而学生由于学习条件和自身因素,学习成绩也不乐观,面对这样的学生素质和家庭状况,无疑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规划相比家庭给学生的规划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当然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没有父母亲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的。因此和家庭的沟通仍然是必要的,让父母在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的给孩子提供条件和帮助,设计一个符合学生情况和家庭实际的目标。也许只是做一名厨师、做一名修理工、或是售货员,但毕竟是靠自己的努力立足于社会。所以从自身出发,学习王老师的经验,必须了解每个学生和他的家庭,并积极的和家长进行交流,给学生及早的设计一个方向。盲目的去追求高分名校是不实际的,因此具有前瞻性的设计会让我们赢在起点,正如比尔盖茨所说: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华出众的人,而是那些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发掘开拓的人。

三、         好的老师是对工作负责对学生负责的

真正的好老师应该是站在山顶,指点迷津,告诉他们哪里景色最好,哪里路途最近,而不是陪着学生一起走。要让自己成为出色的引路人,就必须懂得有付出,我们应该尊重我们的工作,尊重我们的学生。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应该帮助学生跳出题海,那就必须以跳入题海为前提,从大量的试题中总结解题的规律和方法,以达到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会有更加清晰的思路,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面对学生,我们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与严厉连在一起的老师,而应该做尊重他们走进他们懂得聆听他们的朋友。书中提到,一个成功的孩子首先必须是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因此在青春期的他们会有迷惑彷徨与不解,对他们一贯的批评指责会让他们为自己的心带上枷锁,面对这种窘境,交流是必要的,我们要让学生在尊重的基础上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我们不能否定他们的爱好与活动,我想说学习真的不单纯是1+1=2演算,ABC的背诵,就让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在快乐的过程中,自由的选择中去学习,去成长,去体验世界。

什么是英才,是个仁者见仁的问题。在王老师眼中,只要一个学生目标明确,心态阳光,学习上有执行力,工作中能独当一面,他就是当之无愧的英才!面对我们的教学对象,我们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相信在今后的磨合了解中,我会有更深的体会与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