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年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


取实践活水,润教研家园

肖长苏

雨花台中学英语教研组工作务实,勇于创新。尤其近几年来勤练内功、注重实践,研究课型、活用文本、抓实课堂,建设温润开放的教研家园,在学校良好的发展环境下,把握契机、扎实工作,讲求实效,贡献突出。有三点做法:

一、让文本“活”起来

教材变,教师角色也要变,但活用文本这一点不变。

1、从通教材到“教材通”

“通教材”仅是“通览”教材的知识点。“教材通”是指整体把握教材。吃透教材方可成为“教材通”。我们倡导深入文本、成为“教材通”。

1)个人通读。学期开始前教师对照新课标研读整个学段的教材,理清、掌握教材的知识、能力和价值三大体系,从话题、文本、语知和语言文化拓展四个方面建构自身的教学知识结构体系。

2)集体研讨。深入不同课型与文本,不忽视文本甚或脱离文本谈教法,不以文本语言点为中心肢解教材。备课组长和教研组长带头尝试课堂教学新点子,在思维碰撞中求突破。积极开展“推磨听课”、“优质课大赛”等课堂教学活动,参与组织评比优秀课件、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研习高考题型,找准日常训练点,进行命题专项研究与实践。

2、从“脱口秀”到“领读人”

立足教材,精细设计,做课堂活动的导演,走近学生,深入学习各环节,做学生的“领读人”。引领学生广泛阅读印刷和非印刷文本,逐步建立和充实学习框架,建立对于语言文化、自身和世界的理解。

3、从服务于论文到服务于教学。

让论文撰写成为习惯,边实践边总结,专注教学过程,重视思考微观问题,并致力于实践研究。挖掘文本、选取名篇拓展文本。

二、让常态课走向“内涵课”

课堂教学要能应对考试,又能超越应试。让丰富的语言知识、情感体验和适度文化拓展滋润学生,“涵养”课堂。让学校特色活动润泽语言教学。

1、以常规活动拓展课堂教学。

1)课堂活动。一是导入。确立课堂导入的三要素:互动、为主题服务和雕琢无痕。把Daily Report作为Lead-in的有机组成部分,揭开课堂教学序幕。二是竞赛。以小组竞答、角色扮演等形式,在教学各环节开展竞赛活动。提升提问的质量和评价的层次,塑造学生的语言气质和形象。坚持组织性策略,在有限时间内组织有限的课堂活动,实现有限的目标,使课堂内容环环相扣。三是学生出题。更快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课外活动。一是校本课程建设。开设选修课和“第二课堂”泛读课。用多样化文本训练学生思维。二是学校特色活动。积极开展学生英语社团活动,参与组织一年一度的“英语节”活动。

3)教研活动。运用课堂观察法研讨课堂教学,提高教材使用的效度。开展网上教研、“同题异构”、“课例研讨诊断”等教研活动,并适时召开英语教科研成果报告会。主动承担全市教研活动组织工作,推出新人,开设讲座,大胆革新。

2、以集体备课保障课型研究。

1)集体备课。提倡“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使用讲学案。通过赛课、展示课、“推磨听课”的研磨、开设及评课反馈,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以生命化课堂教学、反思性教学研究和实践促使“常态教学课”追求内涵,多出精品。

2)课型研究。创新课堂导入,改进教学语言。在阅读课上拓展语言、文化、情感的深度和广度,进行“赏析式”阅读教学,鼓励学生积极感受和表达。在练习及试卷讲评课上有效进行师生互动,提高专题训练的效度。

3、以学法指导优化知识体系

1)语料库建设。鼓励学生根据常用词、句型及其出现的语境建立自己的语料库,从词汇本(非错题本和笔记本)做起,归纳总结,建设自己的“小辞典”。

2)突破文、理科“怪圈”。引导文科生积累自然科学知识,加强逻辑推理能力训练;督促理科生多接触人文、社会科学等材料,多方面指导和训练学生的解题和思维方式。

三、让教研组为教学发力

教研组建设民主开放、温润生命的教研机制,建设一支能上得讲台、练达科研、特别能战斗的“正规军”,建设从“拿来”、“实践”到共享式教研的“大同”家园,走上英语教学可持续的内涵发展之路。

1、教研组建设。

1)精细管理。一是让青年教师成骨干。配合学校工作,落实青年教师(五年)个人专业发展成长规划,组织青年教师参加课堂教学大赛和基本功大赛。开展师徒结对、“三写一考”活动,以考促练、以写促思、以思促教。督促青年教师每月撰写并上交2篇教学反思,每学期撰写教学案例和教育随笔各1篇。配合教务处组织青年教师和学生同步参加高三年级南京市统测。二是让组长做领头羊。优秀的教研组需要一个能奉献、敢求真、务实创新的教研组长,教研组长肖长苏老师被媒体誉为“南京最美丽女教师”,她带头提升学科教学质量,追求魅力教学,2008年荣获南京市教学先进个人称号,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高中新课程教学问题与问题解决》的课题研究,她带出了一批优秀的教师,在教学研究、课程开发等方面促成良性循环,形成了一个集思广益、温润个性的良好局面。三是让教研组整体作战。教研组增强教师各梯度间的衔接和连动,发挥了整体优势。45岁以上的教师中有南京市劳模、第一届优秀青年教师肖长苏、南京市学科带头人马辉;35-45岁的教师中有区学科带头人5名;35岁以下教师中有南京市教学先进个人、区教学功臣、教坛新秀、“雨花杯”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等。

2)学术氛围。一是让教研成为习惯。配合教科室整理编印优秀论文集、教学反思录和优秀教育案例和随笔。组织实施《教师学习制度》,督促教师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并上交读书笔记、参加读书专题讨论和“读书报告会”、参与办公平台的“共话教学”栏目建设。二是以制度促建设、以真情炼制度。以《教育科研量化考核表》和《教研组长手册》等管理制度促进教研组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教师自主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反思、自我发展。三是以人为本、温润个性。积极参加国家级课题《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的校本化研究》、省级课题《教师自主发展与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校本研究》和市级课题《生命化课堂的诊断性研究》,组织参加各级论文比赛,建设校本课程,让教师人尽其才,在公开课、赛课、讲座或经验介绍中展示风采,形成合力。2006年、2009年连续两届获得“南京市先进教研组”称号,在其中第六届评比中名列前茅,2009年我校被评为“江苏省牛津英语教材实验工作先进集体”。

2、教学质量提升

提升教学观念,研究教学策略。为培养和优化学生习惯而教,为学生长远发展而教,为引导学生探求美而教,扩大学生语篇接触面,精选第二教材,使用名篇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三个策略:一是阅读策略。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运用多种策略来理解、阐释、评价和欣赏文本,养成好习惯。二是翻译法策略。用汉英对比分析,把内容讲深讲透,克服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促进积极的迁移。三是语法分析策略。对句群、语段、语篇层面的语法着重分析,让学生明白先语法、后语感,以文本为主体,细析文句,深挖语篇。

研讨课型、题型,着力教学实践。向课堂要效益,在课外导学活动中求发展。学校连续4年获得南京市高中教学质量评估一等奖,英语学科多人获得市、区学科带头人、教学先进个人和区教学功臣称号,各年级全市抽测或统测中稳居同类学校前两名。多人次在各级优质课、基本功比赛中获得一等奖,部分教师成为全区文化活动骨干。学生认同率高,家长认可度逐年提升。近两年有20余篇论文获得市级二等奖以上奖项,部分获得省、市一等奖;多篇论文发表,有的发表在全国核心期刊上;部分教师的个人课题获得市级立项。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多名学生获得全国一等奖。英语学科成为本校的优势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