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在《网络技术应用》中开展实验课的思考


 

[摘要] 新课程改革下,对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我们可以把实验课的教学方式带入到信息技术课程中来,并配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有效的整合其他学科在教学上的优势,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字:普通高中   信息技术    新课改    现状    网络实验
伴随着新课标的改革,信息技术课程无论是从开始的课程建设、理论研究,还是到后来的实践推广都在稳固向前发展。我作为一名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三年的新课改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如何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的同时也积累了很多教学实践经验。如何合理把握教与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不断研究解决的当下问题,下面就以我校高二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开展情况,谈一谈我的观点。
一、选修课程的内容选择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为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分别在高一和高二两年内修完,必修部分只有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它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既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又是后续选修模块的前提。选修部分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块。选修部分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既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又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实际上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受学校条件、教师资源、学生选择等多种制约因素综合作用下,每个学校为学生提供的选择机会是有限的。综合我校的各种情况,我校学生绝大部分都选修了模块3《网络技术应用》。
二、《网络技术应用》的教材分析
《网络技术应用》一共分为四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网络探秘”和第二单元“加盟因特网”,主要是探讨计算机网络中的硬件组成和网络设置,在这两个章节中要求同学们首先搞清楚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然后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和分类,再从网络硬件的连接走到网络软件设置上,逐渐形成小型局域网,实现几台计算机之间的互连以共享资源,同时学习有关计算机网络的连接策略、常用网络传输介质、连接设备、网络的拓扑结构,并能根据具体的组网需求加以选择,给出组建小型局域网的实施方案,同时也了解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原理。第三单元“畅游因特网”与第四单元“建设网络家园”,主要重视网络软件的使用开发,而且这一部分在高一年级就已经打下基础。所以我认为教学的重心应该放在第一和第二单元网络技术基础上,而第三和第四单元是一个深入过程。第一和第二单元的内容如采用以往的教学方法显然是不太适合的,它没有太多需要学生上机操作设计的内容,它更多的是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原理及概念,我们用通俗的话可以理解成:怎样从零散硬件组装成一台计算机,然后再用哪些设备,将一台一台独立计算机连在一起形成网络互联?这个过程如果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理解起来会更深刻。
三、开展网络实验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信息本身的获取处理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从这一点上讲,信息技术课上更多的是提供给学生实验实践的机会,需要他们亲自动手去操作完成。我们的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不断探索、具备创新精神能力的同时将知识传递。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学中应重视能力培养,轻技巧知识传授,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所以在《网络技术应用》课程中开展网络实验是有必要的。
1、目前教学开展的实际现状
目前南京很多学校高二都选修《网络技术应用》,虽然都有计算机房,决大部分信息技术的课程都在机房完成,但计算机教室不等同于网络实验室。据调查由于条件限制,一些学校投入的资金较少,并没有建立网络实验室,没有相应的硬件设备。教材中的第一第二单元的教学,有些教师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学方法普遍采用讲授法。多以教师讲解,配合图片或视频演示,学生只能从听到的讲授、看到的图片来感受网络原理。大量理论知识直接讲授,学生只能被动去接受,也出现似懂非懂现象,同时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降低。我们学校在第一年的高二时也是采取了这种方式,效果很不理想,课上由于理论知识较多,学生习惯了信息课上主动参与,操作完成,让他们通过资料阅读,看不到实物、做不到实践,感觉就像“纸上谈兵”,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去理解这些物质原理确实还是有难度的,而且是整整两个章节的内容。因为缺少了实验的直观教学方法,这一现象严重妨碍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学生遇到实物就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动手。我认为对于《网络技术应用》的第一和第二单元的双机互连以及组网策略,如利用网络实验的教学手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网络实验室建立的硬件需求
我们不能把学校的机房等同于网络实验室,计算机教室是每个学校的固定设施,必须保证整个全校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如果把它们当成网络实验室,随意的拆机,打散,重置,进行网络实验,是不可行的,也是一种资源的极大浪费。建立网络实验室,在硬件上需要一个独立教室配备数台计算机,一般将班级学生分成十小组,每小组两台计算机就可,对计算机的配置要求也不需要太高,可以利用学校已经淘汰老式机器,一台教师机,同时按小组配备网线制作工具及材料,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材料都可采用低成本低配置的。
3实验课的重要性
实验课在理科课程的教学中一直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践表明通过"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理论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兴趣,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可见实验课在理论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把这种实验课教学方法带入到信息技术课程中来,借鉴其实验报告的跟进特点,有效的整合其他学科在教学上的优势。   
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也指出了对于《网络技术应用》课程的学习,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搭建简单的局域网,安装代理服务器软件,使多台计算机同时联入因特网,并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注重激发学生对网络技术和参与创造性活动的兴趣;把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整合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避免技术与应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4、网络实验课在教学实践中的实际情况反馈
网络实验课的形式很受学生欢迎,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下面我例举几个实验课堂中的成功细节。
(1) 采用分组实验的方法,在课上将学生分组,每组有一名小组长,每次课由组长领取实验器材,全组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的同时也增进了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当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将组内几台计算机实现互连后,表现出了极大的成就感。当然在实验的过程中也难免会有一些同学抱着“混水摸鱼”的心态,把实验都交给组内动手能力比较强的组员去做,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了,要求他们进行组内分工,每组确定分工表,保证每个组员都有参与进来,每个人都在实验的过程中有自己的任务安排,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样在完成小组任务的同时也增加了小组的凝聚力。
(2)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网线制作课时,如何保证学生网线制作的成功率呢?这就要求老师不怕麻烦,在他们制作的每个步骤中都进行指导和检查,确保每一步操作的正确率,做到放手不放松,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实地考察学校校园网的构建与使用方法和动手实验制作网线,连接设备,设置网络实现网络互连。无疑网络实验给了学生更大的认识空间,远比在屏幕上看到那些静态的图片来的更真实。网络实验课,使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实践,提高学习兴趣,增强主观能动性,在实验同时也消化理论基础,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5、开展网络实验课的优势
   在《网络技术应用》中开展网络实验的教学方法,利用工具、器材,动手安装操作让学生真正认识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其他网络设备的功能,对于网络技术基础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也为接下来的网络应用部分的学习奠定了完善的基础。它的具体优势表现在:
 1)通过网络实验可以使理论联系实际,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掘问题,激发其求知欲望,从而调动他们主动性和积极性。
 2)通过网络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原理概念,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认识网络结构及网络中的策略和协议。
 3)通过网络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方法以及基本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和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的努力,网络实验课的这种有效的教学形式一定可以在教学中得以推广,为学生提供一个更直观更优越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