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网络礼仪教育探析


 编者按: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先人们就对礼仪的作用作过许多重要的论述。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荀子也说:“礼,所以正身也。”两位先哲都告诉我们:“礼”是人安身居世的根本。礼仪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它具有与时俱进、因地而异的特性。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逐步加快,网络礼仪应运而生。但目前针对中学生的网络礼仪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几乎是一片空白。鉴于此,笔者对中学生网络礼仪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究。
  一、礼仪、网络礼仪与网络礼仪教育
  1.礼仪与网络礼仪
  礼仪是指人们在不同历史、风俗、宗教、制度和潮流等的影响下,在社会的各种具体交往中为表示互相尊重在仪表、仪容、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规范与程序。[1]它具有约束、教化、调节、美化等功能。礼仪体现的宗旨是尊重,既是对人也是对己的尊重,这种尊重总是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机地、自然地、和谐地和毫不勉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礼仪具有普遍认同性、规范性、广泛性、发展性等特点。
  网络礼仪,英文名称为“Netiquette”(来自于network etiquette),到目前为止它还没有确切的定义。笔者认为,网络礼仪是在网络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相互尊重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的总和。网络礼仪作为网络道德规范的外化,也是一种特殊的知识,这种知识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专门讲如何与虚拟世界中的人打交道的。
  2.网络礼仪教育
  “礼”反映“德”,德诚于中,礼形于外。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因此,为了提升公民素质,宏扬中华文明,需要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而网络礼仪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理应纳入礼仪教育体系,这就形成了网络礼仪教育。
  笔者认为,网络礼仪教育是指传播网络礼仪准则、内容和技巧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人的文明素质和优化个人网络形象为目的的实际活动。尽管网络礼仪教育是网络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它又可以作为单独的一个子教育体系,涵盖网络礼仪教育环境、网络礼仪教育目标、网络礼仪教育内容、网络礼仪教育途径、网络礼仪教育模式、网络礼仪教育方法等领域。下面笔者着重分析中学生网络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尝试对中学生网络礼仪教育的内容与途径进行探讨。
  二、中学生网络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学生也不例外,因为他们在不久的将来也需要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而且作为在网络环境下成长的一代,他们不但要适应现实社会,还要适应虚拟社会。那么,我们的学校教育如何帮助学生提高适应未来的能力呢?无疑开展网络礼仪教育将是最直接、相对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渠道。
  1.开展网络礼仪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荀子曾说:“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所以,只有讲文明礼仪,个人才能在社会立足和发展,做事才能达到完美境界,国家才能和谐稳定。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逐渐进入了以文明、和平、发展、和谐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和密切,并且将越来越多的活动迁移到了网络空间,网络聊天、网上交友、网络购物、远程医疗、远程教育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身处网络空间的人们有着更高的精神追求,都想寻找一种充满友爱、真诚、尊重、理解、宽容、互助、温馨的生活环境。在这种背景下,网络礼仪是否周全、适用不仅展示一个人的形象、反映一个人的修养,而且还会影响其事业、社交的成败,进而影响生活的幸福。然而,纵观目前的网络环境,网民价值判断错位、道德观念混乱、人格冲突严重、网络犯罪增加等问题日益严重。诚然,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但网民缺乏基本的网络礼仪无疑是导致这些问题滋生的重要因素。中学生是未来的主人,网络在他们的生活中必将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他们进行网络礼仪教育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2.开展网络礼仪教育有助于防治学生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简称 IA)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4]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7年1月10日发布的《“十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状况与“十一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在我国的青少年网民中,有13.2%的人上网成瘾,另有13%的人存在网瘾倾向,其中13-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达到了17.10%。[5]网络成瘾不仅影响了青少年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而且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关于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我国一些研究者对此进行了探究,他们认为除了中学生所处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的不利影响外,自控能力欠缺、认知能力有限、自我意识强烈是导致中学生上网成瘾的主观因素。[6]网络礼仪教育旨在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文明参与网络活动、矫正他们的不良网络行为,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防治网络成瘾。
  3.开展网络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目前,我国逐步深入开展的课程改革倡导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按照个性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的观点,个性是决定了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和动力组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个性具有系统性、独特性、多面性和动力性的特征。个性代表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对人们的生活、学习、事业具有重要的影响。那么学校教育应该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呢?前苏联心理学家阿列克谢·列昂捷夫认为“个性在任何方面都不是先于人的活动而存在的,个性也和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活动。”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要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而网络礼仪是个体参与网络活动的准则,所以在网络活动中开展网络礼仪教育无疑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具体而言,第一,网络礼仪教育可以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从外在行为到内心世界尽可能地符合网络世界的需要;第二,网络礼仪教育可以健全学生的人格,使学生网上网下言行一致,从而减少“双重人格”的困扰;第三,网络礼仪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征,从而最大限度的开发其个性潜能。
  综上所述,针对中学生开展网络礼仪教育非常有必要,学校德育工作者要紧紧把握中学生可塑性强的有利时机,运用多种途径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网络礼仪教育。
  三、中学生网络礼仪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目前,国内针对网络礼仪教育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关于网络礼仪教育的内容尚未有明确的界定。笔者认为,网络礼仪教育的内容可以依据不同的网络平台划分,比如网站礼仪、QQ礼仪、论坛礼仪、博客礼仪、帖吧礼仪、聊天室礼仪、威客礼仪等;也可按照网络信息活动的方式划分,比如网络浏览礼仪、网络检索礼仪、网络下载礼仪、网络交流礼仪、网络发布礼仪等。下图是针对网页浏览、网络交流和收发邮件等三种重要的网络活动列举出的一些基本的网络礼仪。
  图 网络时代的基本礼仪(如图)
  网络礼仪教育属于网络道德教育的范畴,因此在开展网络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借鉴网络道德教育中比较成熟的途径,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探索。笔者建议,可尝试运用以下途径:营造网络礼仪教育氛围、建设网络礼仪教育基地、开展网络礼仪专题教学、增设网络礼仪咨询信箱、举办网络礼仪知识竞赛、辩论赛、话剧表演等活动等。
  以上笔者对网络礼仪教育的基本内涵、中学生网络礼仪教育的必要性以及中学生网络礼仪教育的内容与途径进行了论述。由于网络礼仪教育刚刚起步,与此相关的资料极端匮乏,笔者的研究难免带有主观性、片面性的色彩。鉴于此,本文权作抛砖引玉,真诚期待业界同行对网络礼仪教育进行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