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简讯(第4期)

  • 发布时间:2011-07-13 15:24
  • 作者:
  • 浏览量:3886

教学工作简讯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第 4

    一、工作回顾:

(一)常规与活动类:

163日中午1230, 组织召开高考考务部门协调会,关注考务细节,确保2011年高考考务工作顺利圆满。

266日,农历端午佳节。上午9时许,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曹卫星、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南京市副市长许仲梓、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省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鞠勤等省、市、区领导一行30余人组成的工作检查组莅临我校,检查指导高考考点准备工作。曹省长称赞我校高考考点准备工作很细致、很扎实、很到位。

366, 组织召开2011年高考考务培训会

467日上午,CCTV央视新闻频道分别于8:4111:33两次直播我校高考情况,对我校为保障高考顺利进行,让考生从容自信笑迎高考的一系列举措进行了现场报道。

5.6月79,成功组织2011年高考考务工作。

6. 8.610日—17,组织2011届高三教师赴台湾进行教育考察。

7 .6月2023, 指导初中学校学生志愿填报工作,确保我校今年生源的进一步优化。

8.6月24,协助校团委组织策划2011届高三毕业典礼。

9.6月24,组织召开高一、高二期末考试命题教师会,明确要求,确保命题质量。

10.6月29晚上630分,1212读书沙龙俱乐部学期总结活动在教师活动室开展。出席活动的有周茜常务副校长、教科室陈金秀主任、刘梅、栾娟副主任及1212读书沙龙俱乐部的40位教师。

(二)会议类:

全校:

1.628下午3:40在和谐厅召开了本学期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会议由教务处王磊副主任主持,本次会议共有四项议程,首先是由教科室陈金秀主任对教学行为改进的案例撰写情况进行反馈和总结,表彰了12位优秀案例的教师,并邀请了教师代表方云老师和曹颖老师结合自己的案例进行了主题发言;第二项议程是教务处副主任杜家伟对学期结束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第三项议程是教务处副主任孙进布置了三项暑期的工作;最后由教务处赵光辉主任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总结本次会议各位领导和老师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从会议内容来看既有对过去工作的反思和总结,也有对具体工作的布置与安排,参会老师都很认真的听取了会议,收获颇丰。

2630,组织召开本学期最后一次教研组长例会,会上对教研组学期工作总结的撰写进行了布置,同时对本周六的主题研训进行了讨论和落实。

高一年级:

1、定期召开班主任会和年级部管委会会议

2615日,组织召开高一年级部教师会,对选科分班工作进行布置和落实,确保份工作顺利平稳。

3. 6月17下午,在学术会堂,高一年级部召开了学生“选科分班”动员暨“学情检测”表彰大会,全体高一学生、班主任和年级部管委会成员参加了会议。

高二年级:

1、定期召开班主任会和年级部管委会会议

高三年级:

161, 组织召开2011届高三班主任高考送考工作会议,明确送考要求,关心、关爱每一位考生。

(三)考试类:

162, 组织高一阶段性调研测试,对学情进行摸底。

2610,组织高二阶段性调研,测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和英语,调研很好的促进了学风的优化。

(四)教研组活动:

1.6月2,李金松老师、王薇老师、卫元勋老师开了三节区级公开课,他们选择了同题异构的方式,讲解了同一篇诗词《雨霖铃》。听了他们三位的课,老师们均感觉到,“教有方法、教无定法”。语文课不必陷入一个模式,而应该逸态横生,万紫千红,只要春天来到了课堂上,我们终将收获秋天的累累硕果。

2、雨中百家讲坛是历史教研组的特色活动之一。615日下午,孙云木老师开设了《哭泣的敦煌莫高窟》。

虽然细雨濛濛但依旧没有挡住同学们聆听的热情。孙老师首先介绍飞天与天龙八部的由来激起了在座同学们的极大兴趣。随后,孙老师通过风趣的语言,丰富的图片,生动的视频,向大家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由来和近代以来莫高窟经历的种种浩劫,最后呼吁同学们好好学习利己立国。同学们也在了解中国近代文物巨幅流失的现状后也反响强烈,激起了同学们学习的斗志。

3. 2011年6月28上午,南京市秦淮、白下、雨花、建邺四区联片音乐教研活动在我校隆重举行。此次活动是采取片段课的形式进行研讨,我校徐子涵老师在此次公开课中展示的课题是《走进非洲》,她用生动活泼的言语层层深入地剖析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大胆地尝试了新式的教学方法,使整节课节奏明快,松弛有度,和谐自然,意趣盎然,学生切身感受到了非洲音乐的美妙与魅力,给参加教研的教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获得了一致好评。

(五)教科研动态:

1.南京市第六期个人课题开始申报

622,南京市教科所刚一发布第六期个人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我校教科室就及时捕捉到了此信息,稍做阐释后,在校OA平台转发,号召大家及时申报,目前我校李芳等11位教师进行了申报。此项课题申报截止时间为开学。

2.组织“课堂教学改进案例”评比活动

   配合学校的“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教科室联合学术委员会、教务处进行了课堂教学改进案例评比活动。经过OA通知、“教师成长档案”收集、评委团的认真评选,最终曹颖、顾淋丽、谢晨明、胡景月、赵志艳、王楠楠、方云、唐保东、孙云木、张云、韦伟、胡永新12位教师获课堂教学改进案例优秀奖。在629日的表彰活动中,还邀请了获奖代表曹颖、方云展示了获奖案例,获得了参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31212读书俱乐部开展学期总结活动

629晚上630分,1212读书沙龙俱乐部学期总结活动“绚烂的六月,让收获与进发同行”在教师活动室温馨开幕。参加今天活动的有雨花台中学常务副校长周茜、教科室主任陈金秀、教科室副主任刘梅、栾娟。此外,还有1212读书沙龙俱乐部的40位教师。活动主要分为四部分内容:首先俱乐部对本学期的“美文推荐”系列活动、“小组交流”系列活动进行总结表彰。第二个板块是现场赠书活动,我们按照教师的选择送出了《曾国藩家书》等六种热门或经典书目近五十本。第三个板块是今后工作布置,强调本次赠书活动有两大结合:一和暑期小组活动相结合:按照领书的不同将重新划分组合,并宣布小组成员和组长,要求组长在7月份自选时间进行本小组的交流活动,并推出优秀代表。二和9月份读书报告会相结合,小组读书交流中的优秀者将作为下届读书报告会报告人。在活动的最后周茜副校长和我们大家谈了她最近的读书感悟,并对老师们提了读书心得期望,希望各位老师能够在读书中丰富自己,成就自己!

 二、7月份及暑期工作

1.6月2772, 组织2011届高三第一阶段填报志愿。

2.7月46, 高一期末考试。

3.7月68, 高二期末考试。

4.7月12, 高一年级选科分班到位。

5.7月1415, 承担2011年南京市高中骨干教师暑期研修活动。

6.7月中旬, 召开2011级高一新生家长会。

7.7月2881, 组织第二阶段填报志愿。

8.8月中旬, 2011级高一新生报到。

9.8月中旬,新老高三经验交流会。

10.8月中下旬, 高一新生衔接教育。

周茜常务副校长教学随笔:(续)

本学期学校的教学研究主题是课堂教学行为改进,结合自身对教学实践的思考,与教师谈谈几点思考。

 

情境教学,体验真实的生活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真正的、完整的知识是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获得的,学习过程中要提供能反映知识在真实世界中的运用方式的真实情境,提供真实活动,支持知识的合作建构。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应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应与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经验以及现实的学习生活和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和意愿直接相关。只有在此情境中生成的问题,学生才有能力在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探究,并使学生对问题保持有足够的热情和解决的愿望。

如何为学生学习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呢?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发探究欲望。探究性学习源于学生与学习环境的不协调,主要表现在学生对于问题的困惑、疑虑的产生或新知与旧知的矛盾。教师如能及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或引发矛盾的产生,就能及时调动并维持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达成问题的解决、疑虑的消除和新旧知识矛盾的适当处理,建构新的知识。例如,在学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时,以肆虐全球、学生都经历过的甲流开始,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现科学史,追寻发现历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可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就能提高学习效率,发挥最大的时间效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学时机实际上就是受教育者心理活动过程中的一些关节点,而心理活动过程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又是能够加以控制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以情感为例,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景中产生的,肃穆的气氛能使人产生庄严感,轻松的气氛能使人产生愉悦感。因此,善于制造气氛是调动人们情绪的一种手段,教师们应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时机。(这句话很好,可以进一步拓展,并提升到心理学、美学、教育学的基本规律的层次进行阐述。以提升自身教学思想的理论层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取科学史的探究过程,或真实再现或借助媒体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适时地对现象提出质疑,能激活学生的探究本能,体验豁然开朗的快乐。在学习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达尔文、詹森、拜尔和温特的实验,引导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自主实践,激活探究热情。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对学习情境的设计应遵循两个指导思想,学习应在高度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者必须能参与实践,在环境中能有效地与他人、环境进行协商、合作与互动。生物学教学越接近大自然,越接近真实的生物,越能说明问题。因此,让学生亲自动手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在此情境体验、探究,才能得到真实完整的基础知识,实现有效探究。生态瓶的制作与观察过程使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稳定性有了深刻的认识。

案例2:减数分裂学习情境的设计——从学生的经验出发

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导言中,我首先提出:有性生殖过程中,两性生殖细胞是如何形成的?是否是有丝分裂?假若是,以人为例,结果会怎样?接着,引导学生根据人的生殖发育过程,分析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量。学生很快发现:若通过有丝分裂形成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均为46条,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数则为92条,增加了一倍。这样将会导致生物前后代的遗传性状的改变。显然,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不是有丝分裂。此时,学生发现原有的知识不能解决问题,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需求。教师抓住时机,追问:要保证子代与亲代保持染色体不变,关键是什么?学生不难答出:产生的两性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减半。“那么这样的分裂是怎样进行的?今天,我们将在有丝分裂的知识基础上,借助模型和讲义自主探究。”教师及时把问题交回到学生的手中,把课堂和时间让给学生自主探究,适时给学生一些指导,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构建并完善新的知识结构。

案例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学习情境的设计——媒体再现科学史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生物遗传史上一个经典的实验,它不仅充分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且蕴含着科学家独特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事实求是的科学精神,是进行探究学习的极好案例。如何很好地利用这一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首先播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Flash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子代噬菌体和亲代噬菌体的相似,引出生物的遗传现象。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决定生物遗传现象的是亲代噬菌体的DNA?还是蛋白质?还是两者均有?为什么?通过观察动画,学生很快给出了答案:是亲代噬菌体的DNA决定了生物的遗传性状,因为亲代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却留在外面。“那么,科学家有什么证据证明只有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却留在外面?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本,寻找答案。”问题如下:①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一,本实验中科学家选用了什么材料?有何好处?②科学家用何方法探究的?③用何元素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子?为什么?④实验中用了同位素示踪法来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为什么不直接标记噬菌体,而要先标记细菌呢?⑤搅拌离心后,上清液是什么?沉淀物是什么?为什么?⑥实验现象是什么?分析实验现象,如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⑦从理论上讲,标记DNA的实验中,放射性只应出现在沉淀物中,实际结果在上清液中也有少量放射性;标记蛋白质的实验中,放射性只应出现在上清液中,实际结果在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如何解释这些现象?⑧本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能否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呢? 学生带着明确的探究目标,在问题的引导下,运用原有知识构建新的知识。

 

                                    雨花台中学教务处

                                         2011.7